痛苦太多,是因为智慧不够

2024-07-01
0
分享



站在云端俯瞰人间,眼前尽是锦绣山河;蹲在低处仰望世界,目中只有蝇营狗苟。人生如棋,格局决定眼界,智慧塑造境界。


世间纷扰,唯有胸怀宽广者方能泰然自若,不为俗事所扰。犹如大海吞纳百川,容纳万物而不改其性。庸人自扰,常因小事而烦忧;智者达观,能以大局观天下。


《庄子》中大鹏展翅九万里,不屑与井底之蛙论高下;北海浩瀚无垠,岂会在意河伯的狭隘之见。正所谓"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",方显大格局。


人生如登高楼,层次不同,视野各异。站得越高,看得越远,烦恼愈少。低处的喧嚣纷扰,在高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。真正的智者,不在乎他人的褒贬,而专注于提升自我。


《坛经》曰:"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"大智若愚,不在于看透多少世事,而在于看轻多少烦恼。人生短暂,何必为芝麻小事耿耿于怀?不亏欠他人,不委屈自己,便是人生圆满。


老子云:"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"欲望如火,燃烧得越旺,痛苦越深。智者知足常乐,不为物欲所困。庄子临终之言:"以天地为棺椁,以日月为连壁",将生死置之度外,超脱世俗束缚。


人生如白驹过隙,转瞬即逝。声色犬马,转眼成空;名利富贵,终归尘土。何不放下执念,轻装前行?庄子曰:"至乐无乐,至誉无誉。"真正的快乐与荣耀,源于内心的智慧与境界,而非外在的物质与地位。


聪明者或能致富,智慧者方得幸福。追求财富,聪明足矣;寻求解脱,唯有智慧。让我们以宽广的胸襟面对世界,以智慧的眼光看待人生,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,找寻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。



2024628



有句话说:你从八十楼往下看,全是美景;但你从二楼往下看,可能全是垃圾。

人若没有高度,看到的全是问题;人若没有格局,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。

纷杂世事中,有大格局,大智慧,才能看淡人世浮沉,不被烦恼、痛苦所扰。


图片


看不惯,是格局太小

格局是什么?格局是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,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。

烦恼太多,是格局太小,格局大了,烦恼就少了。

墨汁滴在一杯清水里,清水会变污浊;墨汁滴在海洋中,海洋却丝毫不受影响。这就是大格局。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,蜩与学鸠向大鹏炫耀,它能自由穿梭于大树枝头。

眼睛只盯着方寸之间的人,又怎么能体会大鹏展翅九万里的辽阔?

《庄子·秋水》中,河伯洋洋得意,认为天下美景都在自己这边,来到北海一看,北海浩淼无边,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幼稚可笑。

一个坐井观天的人,怎么能体会世界的广袤无边?

而大鹏和北海若,根本不在意学鸠、河伯的看法,多看他们一眼都算输了。


图片

做人,要有一颗宽广的内心,有度量,有格局,如此方能活的自在,过的舒心。

比如,你站在一楼,有人骂你,你听到了,肯定很生气。

你站在十楼,有人骂你,你听不清楚,以为他在跟你打招呼,心平气和。

你站在一百楼,有人骂你,你根本听不见,也看不见。

骂人者的表演,只能自己听自己看,污秽自己的内心,对你没有丝毫影响。

格局大了,不是说你看清了多少事,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。

有些人,不值得你多浪费心力和口舌;有些事,不予理睬才是最好的回应方式。

图片

《坛经》中说: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

有大格局的人,都是向内看,修正自己的心,而不是盯住别人的过失,然后自寻烦恼。

人活一世,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满意,不亏欠别人,不委屈自己就足够了。


图片


痛苦太多,是智慧不够

《道德经》: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。

老子认为,痛苦源于欲望的放纵。

痛苦和烦恼,来自不合理的欲望,欲望过盛,心头贪念越多,羁绊越重,痛苦和烦恼也就越多。

有人说:生死之外无大事。而庄子,似乎连生死大事也看淡了。

《庄子·列御寇 》中讲了一个故事:庄子将死,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。

庄子对弟子说:吾以天地为棺椁,以日月为连壁,星辰为珠玑,万物为济送,吾葬具岂不备耶。

弟子怕庄子死后,尸身被鸟兽破坏,庄子却说:在上为鸟鸢食,在下为蝼蚁食,夺彼与此,何其偏也?


图片


西方有句谚语说:裹尸布上没有口袋。

声色犬马,财货名利,生不带来,死不带走,遑遑光阴数十载,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,又何必要求更多呢?

富贵寿考,美食华服,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。


所以,做人欲望不要太多,要求不要太高,攀比心不要太重。

庄子的大智慧在于,他能够将人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消除一空。

当世人为了内心的欲望拼命往上挤时,庄子却从从容的放下,把名、利、权、势都抛下,越走越轻,将沉重的肉身重新归零。


图片


庄子在《至乐》中说:至乐无乐,至誉无誉。

最大的荣誉和极至的快乐,是在内心深处,并非由物质或地位决定,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境界。

111111的.jpg

聪明让人富有,智慧让人幸福。求财货,聪明足矣;求解脱,非修智慧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