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醒——从着相到行道

2025-06-21
0
分享

人,常被眼前所见困住,这便是“着相”。我们太习惯于相信感官呈现的世界,以为所见即所得、所触即真实。殊不知,感官亦如镜上尘,所见终非实相——执迷于相,生活本身就成了牢笼。庄周梦蝶,蝶梦庄周,谁又能断定谁在梦中?


困于相者,岂见天地之阔?于是“破相”成了觉醒的起点。


破相,是撕裂表象的利刃,是心智的第一次跳跃。我们开始叩问:眼前坚固的山川,果真恒久不移吗?心中认定的真理,是否只是习惯的回响?王阳明曾言:“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。”此语如惊雷,点醒梦中人——原来所见世界,不过心光一隅。笛卡尔说:“我思故我在。”破相,正是这惊觉“我思”的刹那,旧有认知的硬壳被自己亲手敲碎。

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破相者醒,醒者才能重构命运。


破茧后,风自然涌入,这便是“悟道”。


悟道并非索取天书,而是心尘拂去后本真的显露。当“我执”的迷雾散去,万物的脉络便清晰如掌中纹路。老子一语道破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”悟道之路,非加法堆砌,而是减法澄明。王维在《终南别业》中写下的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正是此境——非刻意求索,只因心无挂碍,大道自现于水穷云起之间。


然而悟得并非终点,更需“证道”以验真伪。


证道,是让心头的领悟在现实中落地生根。陆游深谙此理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纸上道理再妙,不经尘世淬炼终归虚妄。正如船只在港湾最安全,但船的存在意义在于乘风破浪。证道,是让觉醒的光穿透日常琐碎的缝隙,在每一次选择、每一次承担中印证那心之所悟,方是真金不怕火炼。


最终,觉醒需落脚于“行道”。

行道,是觉醒之花的自然绽放,是内在证悟在世间行走的足迹。古人云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行道并非刻意标榜,而是悟道者如呼吸般自然的存在状态。如盐入水,无形却知其味;如风过林,不见却感其动。行道者,其行如春雨,润物无声,却让世界因他的存在而悄然改变。


觉醒之路,非一蹴而就的顿悟狂欢,而是层层递进的深沉跋涉。从着相的蒙昧牢笼,经破相的勇敢突围、悟道的灵光乍现、证道的躬身实践,终至行道的自然流淌——这是一条回归本心的朝圣路。


这条路上没有终点,只有更深的觉醒:每一次破相都是对自由的靠近,每一次行道都是对生命的致敬。

觉醒不是终点,而是以更清澈的目光,拥抱这残缺又丰盈的世界。

11111的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