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玩手串的起源和历史

2025-08-25
0
分享

手串的萌芽


在遥远的原始社会,人类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,但对美的追求却从未停歇。那时的人们,就地取材,将兽牙、贝壳、果核等钻孔串连,制成了最初的串饰。比如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,他们就用穿孔的兽牙、贝壳、小石珠等制作成 “珠串”,作为颈饰佩戴。

图片

这些串饰,不仅是简单的装饰,更是原始人类展示能力与勇气的象征。佩戴兽牙串饰,意味着佩戴者成功捕获过凶猛野兽,是力量与勇气的证明;而那些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获得的贝壳串饰,则彰显着佩戴者的游历与见识。同时,串饰还被视为 “护身符”,寄托着原始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。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最初曙光,为文玩手串的发展拉开了序幕。

商周至秦汉:发展的雏形


商周:礼玉串饰与身份象征


商周时期,玉文化蓬勃发展,玉石骨器制作极为发达。贵族阶层将玉、石、玛瑙等珍贵材料穿成串,称之为 “礼玉”,用以佩戴彰显身份地位。西周时期,组玉佩饰更是达到了兴盛阶段。大型多璜、结构繁复的组玉佩,不仅具有装饰功能,更是贵族身份和权势的重要标志。从虢国墓地的发掘中,我们能清晰看到这种等级规则的体现。国君墓出土的玉组佩为七璜组佩,而国君夫人墓出土的则只有五璜组佩,且七璜组佩在串联的复杂程度与精美程度上,都远超国君夫人随葬组玉佩。

图片

《礼记》中记载:“古之君子必佩玉,君子于玉比德焉。天子佩白玉,公侯佩山玄玉,大夫佩水苍玉,世子佩瑜玉。” 可见,佩玉在当时是贵族规范道德、约束行为的标志,不同等级的贵族佩戴的玉饰在材质、形制上都有严格规定,这种等级化、礼仪化的用玉制度,成为西周佩玉文化的显著特色。

秦汉:工艺进步与材质拓展


秦汉时期,大一统的局面为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。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,手串制作愈发精细,珠子的雕刻和打磨达到了新的高度。同时,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,陆路及海上贸易路线日益繁荣,玛瑙、水晶、琥珀及各种宝石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原地区。这些外来材料丰富了手串的材质种类,不同来源的串饰相互交融,使得手串的制作审美逐渐向多元化发展,其工艺水平足以与现代珠宝工艺相媲美。此时的手串,虽然在材质和工艺上有了显著提升,但在功能上,仍主要作为服饰礼仪的一部分,用于彰显佩戴者的身份地位,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接触。

图片

魏晋隋唐:与佛教的交融


魏晋南北朝:佛教传播与佛珠兴起

魏晋南北朝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佛教却在这一时期迅速传播开来,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,手串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重要变革。异域来华的僧侣不仅带来了大量佛教经书,还将念珠的习惯带入了中原地区。佛珠,作为佛教修行的重要工具,开始在寺院乃至民间逐渐流行起来。佛教认为,手持佛珠,念诵佛号或咒语,能够收摄身心、消除烦恼。这一时期,手串的材质不再局限于贵族阶层专享的名贵玉石玛瑙,菩提子、沉香木等各种木材开始被广泛用于制作佛珠,使得手串走进了更广阔的平民阶层。

图片

道教也受到影响,如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,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 ,进一步推动了手串文化的传播。

隋唐:文化交流与手串繁荣


隋唐时期,国力强盛,文化繁荣,对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。随着与西域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,琥珀、珊瑚、砗磲等更多珍稀材料被引入中国,用于制作高档手串。这些异域材料与本土的玉石、木材等相互融合,使得手串的材质更加丰富多样。同时,唐代的工艺水平达到了极高水准,手串的制作工艺愈发精湛,造型设计也更加精美华丽。在这一时期,手串不仅是佛教修行的法器,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装饰品,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,都热衷于佩戴手串。从唐代的绘画、雕塑作品中,我们常常能看到人物佩戴精美手串的形象,足见手串在当时的流行程度。

图片

宋元时期:文人雅趣的体现

宋朝时期,文化昌盛,文人阶层崛起,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文玩手串在这一时期成为文人墨客的心头好,逐渐从单纯的装饰和宗教用途,演变为一种寄托情感、展示品味的文化载体。文人雅士们喜爱手持手串,在品茶、吟诗、作画时,轻轻转动珠子,感受那份宁静与闲适。他们还常将手串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,以表达自己的情谊和志趣。许多诗词中都有对手串的描写,如 “小阁幽窗,是处都香了。珠佩晓。凤鞋娇小。争向春风早。” 通过这些诗词,我们能感受到手串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,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代表着文人的优雅气质和精神追求。

图片

明清时期:鼎盛与多样发展


材质工艺的巅峰

明清时期,文玩手串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。在材质方面,几乎涵盖了当时所能获取的所有珍贵材料,如玉石类的和田玉、翡翠,木质类的黄花梨、紫檀、沉香,金属类的金银,以及珍珠、蜜蜡、南红等。每一种材质都有其独特的质地和美感,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喜好。在工艺上,雕刻、镶嵌、打磨等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工匠们精心雕琢每一颗珠子,将花鸟鱼虫、神话故事、吉祥图案等元素融入其中,使手串不仅是一件装饰品,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例如,明代的玉雕手串,玉质温润细腻,雕刻工艺精湛,线条流畅自然;清代的宫廷手串,更是注重材质的珍稀与工艺的繁复,常常采用金银镶嵌、宝石点缀等技法,彰显出皇家的奢华与尊贵。

图片

宫廷与民间的盛行

在宫廷中,皇帝、后妃及贵族们对手串的喜爱达到了极致。宫廷手串制作极为讲究,由专门的造办处负责督造,选用最上等的材料,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。这些手串不仅材质珍稀,工艺精湛,而且在设计上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宫廷元素,成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。朝珠作为清代宫廷手串的一种特殊形式,更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,其质地、颜色以及佩戴方式都与官员的品级紧密相关。在民间,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普及,文玩手串也广泛流行开来。无论是繁华的城镇,还是偏远的乡村,都能看到人们佩戴手串的身影。手串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,人们通过佩戴手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同时也将其作为一种社交礼品,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。

图片

现代社会:传承与创新


步入现代社会,文玩手串市场迎来了新的繁荣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自信的增强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文玩手串。如今的手串,不仅是一种装饰品,更是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艺术品。在材质上,除了传统的玉石、木质、宝石等,新的材料不断涌现,如各种新兴的有机宝石、合成材料等,为手串制作提供了更多选择。在设计上,现代手串融合了传统与时尚元素,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,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。一些设计师将现代简约风格、时尚潮流元素与传统手串工艺相结合,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手串款式,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同时,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文玩手串的传播与交易提供了便利,线上文玩市场蓬勃发展,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各种手串信息,购买到心仪的手串。文玩手串在现代社会中,正以全新的姿态传承和发展着古老的文化。

图片

文玩手串,这一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,从原始社会的简单串饰,历经商周秦汉的发展雏形、魏晋隋唐与佛教的交融、宋元时期文人雅趣的浸润,再到明清时期的鼎盛,直至现代社会的传承创新,一路走来,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
333330.jpg微信图片_20230524154119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