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珠,也叫念珠,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;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。
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、18颗、21颗、27颗、36颗、42颗、54颗、108颗、1080颗之分。因为念佛时,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,做到心地清净,所以念珠也称“清心珠”。佛教所谓“诚心念一句‘阿弥陀佛’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”
下面为您介绍不同颗数的佛珠代表的具体含义。
十四颗
表示观世音菩萨与十方、三世、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,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。
十八颗
俗称“十八子”,此中所谓“十八”指的是“十八界”,即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。
二十一颗
表示十地、十波罗蜜、佛果。“十地”见“五十四颗”一段,“十波罗蜜”见“弟子珠”一段的介绍,兹不赘述。而“佛果”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。
二十七颗
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,即前四向三果的“十八有学”与第四阿罗汉果的“九无学”。
三十六颗
三十六颗无确切的含义,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,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,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,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。
四十二颗
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,即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和妙觉。
五十四颗
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,其中包括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五十阶位,再加上四善根位。
一百零八颗
是最为常见的数目,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,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,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。
一千零八十颗
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,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, “十界”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,可分为十个种类。
念珠常附加母珠、数取、记子、记子留等,如果以一百零八颗串成的念珠而言,所附加的母珠有一颗及两颗两种,母珠又称达磨珠。数取又称为四天珠,是附加于一百零八颗中间的四颗小隔珠。
记子又称为弟子珠,一般有十颗、二十颗或四十颗,是串于母珠的另一端,以十颗为一小串,表示十波罗蜜,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遍时即拔动一记子以为计数。
记子留是指每串记子的末端所附的珠。根据《金刚顶瑜伽念珠经》记载,诸珠表示观音,母珠表示无量寿佛或修行成满的佛果,所以经中主张捻珠至母珠时,不得越过,须逆向而还,否则即犯越法界。
但是,念珠的作用在于计数、摄心,如果过分强调不能越过母珠,则反而失去念珠的真正意义。
佩戴念珠,可以提醒道念,庄严唯一;持用念珠,可以记取念诵数目,不使功夫减退。
缘之源www.fojiaoyongpin.com.cn